适用于2022年被推迟到2023年的毛概考试

平时成绩50期末50 单选30多选10五个简答40材料20

考试内容以邓小平部分为主

真题

五个简答:

1.如何理解群众路线

2.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

3.为什么邓小平理论是科学指南

4.一国两制核心观点意义

5.怎样坚持以人为本

材料题:

1.结合材料,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科学内涵

2.我国是第二大经济体,但为什么是长期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解决所有问题要靠自身发展

重点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过程
毛泽东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动力,性质,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经济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内容

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什么是过渡型社会
农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毛泽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毛泽东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
毛泽东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
党在社会主义探索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及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要义等
历史地位
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

导论

1938年党的第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2. 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
  3. 运用中国人民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

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①二者虽然形成的时期不同,面临的问题和情况也不同,但二者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②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是党长期紧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1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确认为国家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最基本的依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②中国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反对本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实践论》《矛盾论》中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法和辩证法,系统分析了党内“左”和“右”的错误思想根源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目标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系统阐述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

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主观主义”的问题的文献:《古田会议决议》

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开创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 政策和策略理论

  •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 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

内涵: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要求:

①坚持实事求是,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坚持实事求是,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③坚持实事求是,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群众路线:

内涵: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要求:

①坚持群众路线,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②坚持群众路线,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③坚持群众路线,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独立自主:

内涵: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要求:

①坚持独立自主,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

②坚持独立自主,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近代中国国情: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诸多矛盾中占据支配地位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诸多矛盾中最重要的

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是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革命根据地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依托,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 内容
革命理论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不同历史阶段中国革命的对象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动力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性质 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
前途 社会主义
总路线 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三大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 ]
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加强自身建设取得的经验

统一战线:

①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②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

③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④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武装斗争:

①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②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

③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党的建设:

①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②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

③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④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三者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新民主主义新在哪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根本标志)

②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也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怎么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但主要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2)与三种经济成分相联系的有三种基本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3)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三大改造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将长期是生产力落后

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标志是“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土地革命中对富农的政策是保存富农经济;

(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主义因素已在经济、政治上都已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比重还很大,所以还不完全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是“一体”,“三改”是“两翼”;关系: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如何评价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①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

②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②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采取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采取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的三阶段

①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②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标志)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失误和偏差:

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原因:①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②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③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而产生一些认识上的问题:

a.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

c.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个标志性的重要理论成果是《论十大关系》(1956年)

《论十大关系》报告的意义

①这是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②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③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原则: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

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我国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①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② 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① 以工业为主导,重工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这是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和安全,实现国家富强所必需的。但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②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③中国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问题是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a. 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b.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c.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d.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

e.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f.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改革开放

形成过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的阶段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逐步走向成熟;1992年党的十四大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论述了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创立作出的独创性贡献。

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 回答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 社会主义的本质: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概括的意义

    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灵魂和精髓)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党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加入“和谐”,党的十九大加入“美丽”,将现代化国家改为现代化强国;

    这条基本路线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要求:①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②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正常处理两者的关系

  •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共同富裕的思想,要承认不平衡,同时从不平衡逐步达到相对的平衡,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 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通过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实现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

    •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治;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 “一国两制”

  •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004年写入宪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

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社会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⑤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③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④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

⑤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入世贸)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 **

(1)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①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②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③ 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④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⑤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这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18年写入宪法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

现实依据: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实践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时代背景: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要义: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概述要求,也指导着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进程。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方针;

生态文明新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党的十七大内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为解放思想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在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方面,增加了**和谐**方面的新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新时代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首次概括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首次明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两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选择题

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曾经出现的错误观点有:毕其功于一役;二次革命论;无间断革命

中共二大:大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区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通过第一个党章,并通过决议案,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新时期我们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学说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力上;

简答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回答了哪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保持三者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进人民生活条件作为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及内容及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